诏安信息港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68年,从西宁出发,我们这群新兵踏上了进藏路

2023-01-24| 发布者: 诏安信息港|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我的高原军旅生活张登科点击进入:1——6节7、离开西宁,向西藏进发终于,我们开始坐车进藏了。拉兵的汽车团...

我的高原军旅生活张登科

点击进入:1——6节

7、离开西宁,向西藏进发

终于,我们开始坐车进藏了。拉兵的汽车团的汽车全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大意发”,又笨又大,烧的是柴油,在高海拔地区油料也因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所以跑起来慢的像老牛一样。不仅如此,而且还冒出很大的黑烟。我们在车厢中排列四行,中间背靠背两行,两边各一行和中间的人面对面,拿各自的背包当座椅。每辆车做40人,非常拥挤,每个人腿都要错开排列,几乎没有空隙。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西宁,向西藏进发,向一片未知的地界,向着火热的军营进发。开始大家都在汽车上唱着革命歌曲,看着两边的风光,笑声一片。多半天以后,很多人就受不了了,我也一样,开始是闻不惯那柴油味,后来随着汽车的摇摆感到胃里特别难受,恶心想吐。汽车里很多人开始呕吐,我强忍着,过了一会,实在忍不住了,只听“哇”的一声开始向外喷射早上吃的饭菜,而且是一吐不可阻挡,吐完了饭菜吐苦水,翻江倒海的吐,好像不把胃吐出来不罢休似的。后来我在车边趴了半天总算停止了呕吐,但心里仍然和难受,也不想说话。坐在中间的就更惨了,其中一位吐的时候没有办法到车边去,只能用吃饭的碗接住呕吐物,结果一个倒弧型反射,又喷到了其他人身上。这时被弄脏了一身的战友,也没有什么抱怨,同艰难,同甘苦,风雨同舟奋向前。

汽车开始上山,这座山叫日月山。山不算高,但两边相差很大,山东边植被很好,广有树木,翻过山顶,向西望去,一片荒凉,也没有一颗树木,这也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之路。那时交通不便,文成公主走走停停,走了将近三年才到拉萨。他们那时翻过日月山后,一路南行,经过玉树、那曲到达拉萨。从那时就有一首歌谣:翻过日月山,两眼泪不干。山顶上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日月山”三个大字。天是蓝蓝的天,天上白云现,地上牛羊欢,只是少人烟。山顶海拔近三千米,但是大家基本都没有高原反应。从山顶望西望去,能远远地看见青海湖。由于地形是山的西边较高,所以下山很快。中午在一个叫倒淌河的兵站吃了午饭。

中国地形是西高东低,所以中国的河流都是向东、向南流向,只有青海湖以东有一条由东向西的河流入湖中,故名倒淌河。它发源于西宁北部,流向的终点是青海湖。青海湖是一个只有进水没有出水的内陆湖,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湖中盛产湟鱼。午饭后我们沿着湖边继续向西,一边是广阔的青藏草场,一边是深黑色的湖面。下午住在一个叫江西沟兵站,这是一个大站,有一排排整齐的宿舍,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司机们把汽车很整齐地排成几排停放,就像士兵站队列一样,形成一条线,分毫不差,让人看了很舒服,也感觉到我们军队的气势和层次。晚上,兵站的文艺宣传队给新兵们表演节目,把新兵初上高原的注意事项用歌曲的形式演绎出来,比如她们唱到:革命战士上高原,高原生活要习惯,晚上睡觉要睡好,盖好被子头枕高,晚上起来大小便,穿好衣服防感冒……

经过一天的行程,高原反应仍然不太明显,这里海拔不足两千八百米,我没有感觉到不舒服,就是晕车。今天吐了两次,很难受。听老同志讲,这是原来没有坐过汽车的原因,不习惯,过上两三天就好了。在这里我看到汽车兵也很辛苦,高原上天气寒冷,五月份我们还穿着棉衣,汽车兵常年累月的奔驰在青藏线上,与天斗与地斗与严寒斗。由于天冷,柴油车早上难发动,他们就必须天不亮就起来,烧开水烤底盘,用开水烫水箱,再用手把摇,先弄着两辆车,然后再把所有的车一个一个拖着,这样下来也基本上快吃早饭了。他们说最苦的是冬天修车,零下二十多度,手离开手套一会就冻僵了,戴上手套又无法工作,经常是冻坏了双手。有首歌谣说:抗过美,援过朝,唐古拉山抛过锚。把青藏线上汽车抛锚和抗美援朝等同来看,可见在严寒的冬季、在风雪高原上修车的确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吃完早饭,我们又排队上车,新的一天的考验又开始了。一路上砂石公路上尘土飞扬,过一个小时一休息,司机检查车辆,战士下车解决内急。之后继续前行。今天翻越了一座叫橡皮山的小山,光秃秃的石山上寸草不生。晚上住在一个叫茶卡的兵站,这个兵站因为附近有一个茶卡盐湖而著名。今天吐了一次,晚饭后,天色还早,我们十几个新兵向盐湖走去,想看一看青稞盐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兵站离盐湖也就五六华里的样子,来到盐湖,这里寸草不生,听说那里人腌咸菜不用缸,就地挖一个坑,把萝卜或者大头菜埋进土里,一个多月后就成了咸菜了。

到了盐湖边,生产工人刚下班,我看到盐湖并不大,直径也就一千多米,湖水不深,有几辆东方红牌推土机在里面。湖边堆有很高的盐堆,看样子是用推土机不断的从盐湖的水中把沉积在底层的盐推上岸边的盐堆。水底能不断的生出盐来,工作人员天天用机子推也推不尽,每天用汽车拉到公路边的场地里。也有的汽车直接到湖边来拉盐,听说到湖边批发价是3分钱一斤,到公路边上就是8分钱了,运到我们陕西老家后一直零售是1角5分钱。

那里人说茶卡湖在青海只是一个小盐湖,它的优势就是离西宁近,运输方便,盐的品质也好,青稞盐一直的事腌咸菜的上品。据说在格尔木以北有个地方叫察尔汗,那里的盐湖比茶卡大百倍,铺天盖地都是盐,有很多以盐为原料的钾肥厂,是中国的钾肥生产基地,那里的公路都是用盐铺成的,经过汽车的反复碾压成形成很坚硬的路面。那里还有大面积的晒盐池,就是把湖水抽进池中,经过几天蒸发,再灌盐水,再蒸发,反复几次就形成了一层很厚的盐。宽广的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光是盐,中国人永远也吃不完用不尽。我们返回兵站天已经黑了,今天收获不小,亲眼看了青稞盐的出产地,很是荣幸。

(未完待续)

(注: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登科: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50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祖籍陕西阎良。1968年—1973年在西藏某部服役。退役后做过会计,进行过个体经营,现居住于陕西西安。喜欢写作。

作者:张登科


http://www.zqhou.com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诏安信息港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诏安信息港 X1.0

© 2015-2020 诏安信息港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